地 址: 南充市顺庆区青年街43号(顺庆区委党校内)
联系人: 张老师 13890822652 QQ:465369954
沈老师 13890823248 QQ:2865320268
电 话: 0817-2225235
Email: 465369954@qq.com
邮 编: 637000
关于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宣讲的活动 | ||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7/12 阅读:428次 | ||
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诈骗案件的发生,提高我校教职工和广大学员自觉防范诈骗意识,避免或减少重大财产损失,7月11日在我校范围内开展了“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识骗、防骗能力”为主题的反诈骗宣传活动,我校以《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的通知》为契机,为了增强学员们的防盗、防骗、防扒意识,提高自我防 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为了提高学员们的自我防范意识, 我校特召开“防盗、防骗、防扒”主题班会。
一、工作目标
在校员工和学员要充分认识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发送进行宣传教育,向教师、学员和家长宣传普及网反诈骗防范知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做到宣传范围全覆盖,人人皆知、人人防范,有效提高识骗能力和防范意识。
二、指导思想
要坚持已我主体为导向,按照“防范为主,以宣促防”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我校的职能优势,因情施策,开展多层次、多样式、多角度的反诈骗的犯罪防范宣传工作,使全体师生员工提高防范意识,大幅降低反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公民财产安全。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宣传。
三、主持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的主题引入班会
1. 结合近期发生的校园安全案例展开讲话,主要多“两卡”进行了宣讲
因人人使用手机连接网路,联通世界,要守住“两卡”。不出租、不出借、不出售。“两卡”违法犯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
1)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卡(含企业对公账户及其单位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账户)、电话卡(含物联网卡、流量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等。 2)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
3)非法出售、提供个人信息,用于注册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或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转移、隐匿涉案资金。
2.对收购“两卡”的目的进行了宣讲
1)银行卡:在电诈链条中,犯罪分子为了****自身和赃款的安全,需要把诈骗得来的钱“洗一洗”才能转入自己的账户,这个过程被称为“跑分”,大量租借或购买来的银行卡,**是“洗白”的工具。
2)电话卡:电话卡可被用来拨打诈骗电话或群发诈骗短信,身在境外的犯罪分子还会利用GOIP设备远程操控境内手机拨出诈骗电话,这种电话一般不会被标记为境外电话,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3)互联网账号:犯罪分子为了行骗并逃避监管,有大量账号需求,这些租来或买来的账号,可能被冒用身份向亲友骗钱,可能被用来发布违规广告、垃圾营销,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还会被用来洗钱。
4)特别是刷单类、免息无抵押担保、投入高回报网络投资理财、以 QQ 或微信好友名义要求转账和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等 5 类较高发的诈骗类型。并进行了****宣传:“五个凡是”凡是网络兼职刷单返还佣金**是诈骗! 凡是免息无抵押担保网络贷款**是诈骗! 凡是低投入高回报网络投资理财**是诈骗! 凡是以QQ、微信好友名义要求转账**是诈骗! 凡是以公检法办案名义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是诈骗! 对被骗之后的报案流程、补救措施、应急举措等内容进行了宣传讲解。设立了宣传点、张贴海报、悬挂警示标语横幅、 校园电子屏幕滚动播放防骗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咨询答疑等形式,宣传了常见诈骗的犯罪的规律特点、防范措施等,增强师生防骗意识,形成广泛的防范宣传氛围。并要求教师和学员家长关注教育系统微信公众号实时转发“平安、平安、政法”等平台防范网络诈骗宣传动态和知识,督促教职员工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五个凡是”,宣传防范虚假信息网络诈骗提示核心内容,防范网络诈骗,达到宣传无死角。
2. 结合所见所闻对我校中的真实安全事故作出分析。问题涉及火灾、盗窃、诈骗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强调了宿舍电器使用安全如何逃避火灾等人身安全,手机、现金及银行卡等财物安全。
四、学员轮流发言总结“防盗、防骗、防扒”心得
1、通过对学员在防盗、防骗、防扒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学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遭遇突发安全事故时的逃生自救能力。学员应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员相关管理的有关规定。
2、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安全意识。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随身携带;离开教学场地,短暂临时住地时也要及时锁门;不要将钥匙借给他人,不要在临时住地内留宿他人;遇到陌生人进入自己区域时要仔细询问,如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或拨打报警电话。
3、各责任人要召开安全教育短会,提高学员们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求学员把班主任或身边好友的电话告诉家长,一旦有盗窃和行骗等此类情况发生,家长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电话来求证,不可轻易相信他人,以免蒙受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处处小心,安全****,在自我物品的保护上多留点神,减少个人损失。让我们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健健康康的生活每一天。
五、持续改进,长抓不解,做好“三要”
将“全民反诈在行动“落实到媒体宣传。要充分运用我校网页、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载体发布的“防诈”、“反诈”相关案件、警示文章,拓展群众获取“防诈”、“反诈”相关信息的渠道,扩大知晓面。要充分利用大屏宣传,每月做好在门口大屏上播放“防诈”、“反诈”相关短信及图片宣传,并留存记录。要加强短信平台宣传,利用学生家长微信群平台,每月发送防范诈骗的犯罪相关宣传短信不少于1次,开展短信提醒防范宣传。通过不断提醒,使我校师生员工绷紧防诈之弦,提高防诈意识。
南充市职业培训学校行政部宣
2024年7月14日 |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10-2013 http://www.ncz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充市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青年街43号(南充市顺庆区委党校内)电话:0817-2225235 传真:0817-2225235 Email:465369954@qq.com.
备案号:蜀ICP备12003178号-1